咖啡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670章 围点打援迎秦军(第1页)

从字面上看,就知道“围魏救赵”和“围点打援”实际上是差不多的。

其核心思想就是“攻敌之必救”,这也是“围魏”和“围点”的具体含义,而其区别自然在于“救赵”和“打援”之上。

目的的不同,自然也就导致手段的不同。

“围魏救赵”,运用的是运动作战的思想,先奔袭对方必救之地,诱使对手分兵,而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,决战的地点,既不在魏、也不再赵。

而“围点打援”,则是围困一方,并在周围布置陷阱,以逸待劳,等着对方主力来,拖住对手,将其消灭。其决战的地点,往往是在围困的“点”的附近。

显然,在如今的局势之下,围点打援更加适合赵军的处境。

赵括随即带着两人走到了舆图的面前,环视了一圈之后,很快在新郑的东南角找到了他想要的地方。

手指着一道山谷,赵括随即问向了李牧道:“此处如何?”

“此处?”李牧顺着赵括的手指看去,道:“秦军若是回援,此处是为必经之地。”

只一瞬间,李牧便已经明白了赵括的意图,只是李牧却并没有很是开心,甚至有些皱眉道:“可是,此处虽为山谷,然其壑也不深,想要伏击,恐怕困难。”

“伏击之战,有全歼之伏,亦有击溃之战也。”赵括摇摇头,却是继续说道:“我料秦军必舍不得以主力救援韩之国,因此来援之秦韩联军至多不过十万人而已。加之我大军行将围困新郑,其援军必拼命赶路,若在此时,我军以四万之众占据东西两侧高地,趁其不备,以火箭为先导,随即骑兵在前,步卒在后一股而下,其军纵有十万之众,又岂有不溃之理?”

“若是其军不足十万之众,倒是没有问题。”李牧点了点头,却还是有些担心,道:“可若是秦军反其道而行之,以大军援救韩之国,该如何是好?”

“那有何难?”赵括再度笑道:“秦军行军又不是突然出现,大军自楚地而,及至新郑外围,我军岂会一无所知?若是秦国以大军来救,我军撤走便是了。战场主动权,从来都在我军手中啊。”

“啊!”李牧顿时明白了过来:“末将愚钝。”

“无事。”赵括笑着说道:“卿只不过是太过专注于打败和消灭秦军了,可实际上,只要能够调动秦军,为我攻燕大军争取到时间,便已经是我军的胜利了。此围点打援之战亦是如此,能击溃秦韩联军,迫使秦军以更多兵力来援,这边已经达到了我军之目的。”

“是,末将受教。”李牧再度躬身道。

“这样。”赵括随即开始了具体布置道:“大军分成两个部分,一部五千人,留在此处,等候后续大军赶到,随即大张旗鼓,向新郑挺进,造成我大军压境之像;一部四万五千人人,偃旗息鼓,悄然向此谷底进,以逸待劳,等候秦韩回援之军。”

说着,赵括看向了李牧和赵韦道:“怎么样,两位将军辛苦一趟?寡人坐镇后方如何?”

赵括可不是害怕前线,而是他必须待在后方,只有他在,才能牢牢地吸引住秦韩的耳目。

李牧和赵韦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,当即相视一眼,便双双抱拳领命道:“末将领命。”

“不过,王上。”赵韦略略有些担心道:“五千人是否太少了,毕竟此处已经韩韩之国边境了。”

“足够了。”赵括丝毫不以为意道:“漫说韩军已经龟缩至新郑,便是没有,五千人也足以护我周全了,若不是要撑起这偌大的营地,寡人甚至连这五千人也不想留下,再说了,后续两万大军不到一两日就能抵达,无碍的。”

“是。”赵韦闻言,这才放下了心。

“既如此。”赵括随即下达指令道:“便以李牧为主将,赵韦为先锋兼任副将,领兵四万五千,今夜即行开拔,快穿插至新郑东南山谷,以逸待劳,目标:击溃秦韩回援之军。”

“是。”李牧和赵韦再度领命道。

很快,随着夜幕的降临,李牧和赵韦也随即带着主力大军踏上了征途。赵括围点打援的战术也随即徐徐展开。

应该说,这样的战法实际上并不算复杂。但在执行之中,最为关键的,就是要让围点的部队掩盖掉打援部队的存在。

这也是,赵括一定要亲自留在围点打援部队的原因。

其次,就是围点的火候不能太过。既要让被围困的敌军感受到窒息的压迫感,却又不能让对手产生无力感,突出的就是一个要死不死的状况。

要给对手一个错觉,只要援军抵达,就能很快度过这一劫。

想要做到这一点,赵括的部队向新郑进的时机就很关键了。

好在,因为封锁住邯郸五日的时间,给赵括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,只要后续大军明后日一到,势必将给秦韩震惊的效果,回援之军也势必会加快他们的行军度。

当然,最后的关键,还是要落在打援的大军身上。

说一千道一万,围点的部队,终究还只是为打援的大军做铺垫而已。落实到最后,还是要打援的大军能够战胜才行。

别看赵括说得简单,但真的落实到现场,绝没有那么的简单。

地理优势虽然是有一些,但那山谷却也不是什么马陵道,不存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,也无法将秦韩联军彻底堵死在谷中;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