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3章 交流会(第1页)

“第一名……”王临彬的声音在6蕴耳畔轻轻响起,回荡不绝。

随着一股清凉的液体缓缓流入体内,6蕴的双眸逐渐睁开,看向王临彬那关切的脸庞。

他轻轻搀扶着6蕴,助其起身。

四周的人群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,仿佛6蕴是他们心中的英雄,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人的敬佩和好奇。

台上的老者,目光慈祥,缓缓开口:“年轻人,你叫什么名字?”

6蕴微微一笑,随意地答道:“6蕴。”随即,他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,“你们这活动,倒是挺奇怪。”

王临彬在旁解释道:“这其实是我们专业的一种传统,每次讲座开始前,都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实验。”

此时,林心雨轻盈地走到6蕴身边。

老人见状,和蔼地笑了笑:“好了,大家都找个位置坐下吧。”随着他的话语落下,大厅内的桌椅已然整齐排列,专家学者们纷纷就坐,静候接下来的讲座。

……

“目前的地层研究方法,乃是由蒙格玛丽院的杰出院士袁文闻所开创,然而,对于一些复杂而特殊的地质构造,这套方法仍显得力不从心。因此,学术界一直在不懈地探索,希望寻找到一种更为全面、深入的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。”老人缓缓道出。

6蕴突然轻声向身旁的王临彬询问:“王临彬,你记得老图克里有没有提及过袁老所说的地层研究?”

王临彬思索片刻,回答道:“没有,老图克的理论和袁老的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并不相同。老图克更注重于矿脉的探寻,而袁老则是深入剖析我们脚下的岩层结构,为我们揭示地质演化的秘密,从而为农业、矿业的展提供宝贵的参考。”

老人继续感慨道:“去年,全国有近三十名地质学者在探索中不幸牺牲,这不禁让我们反思,我们的学前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否还有不足之处。”

此时,观众席的一角传来了嘈杂的争论声,打破了现场的宁静。

6蕴好奇地朝左前方望去,疑惑地问道:“他们在争论些什么?”

前排的一位学者转过头来,看着三人一脸茫然,便道:“是关于一个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传言。”他见三人依旧困惑,便补充道,“你们竟然还没听说?”

老人微微皱眉,平静地开口:“关于最近的那个传言……”

话未说完,一位胸前佩戴着蒙格玛丽院博士四级徽章的男人突然站起身,他激动地说道:“那不是传言,耀华在给我的信中明确提到了那只怪物。”

一位女人不满地反驳道:“喂,你这样打断别人说话,太没礼貌了吧?这里可不是讨论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的地方。”

她的话音一落,现场立刻恢复了安静。

“言归正传,此次在场的,不乏众多在读的学生。过去,有不少人向我询问,学习地质学应研读哪些经典之作。今日,我便为你们推荐几本佳作。当其冲的,自然是袁文闻的《地勘论》,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地质学的奥秘。紧随其后,李识珍的《向下三百年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……”

王临彬听闻,颇为自得地向6蕴表示:“这些书籍,我早都看过。”

老人继续道:“最后一本,则是那本传世之作《老图克牧场》。然而,它的原本与复印本均被珍藏于深处,难以轻易借阅。因此,你们不妨先深入研读前面所提的着作。”

王临彬与6蕴相视无言,心中暗自揣摩。

老人话锋一转,道:“接下来,我这里有三块矿石,它们各具特色,你们需仔细分辨,找出其中最晚形成的一块。”说罢,工作人员推着三个玻璃柜缓缓而来。

玻璃柜中,三块矿石静静地躺着,它们色泽深邃,却又各有千秋。一号矿石沉稳内敛,二号矿石光华流转,三号矿石则显得古朴沧桑。它们被精心地标记着序号和重量。

“你们可以相互讨论,但请将答案藏于心底。最后,能够准确辨别出最晚形成矿石的人,将有机会参加蒙格玛丽院地质研究员的考核。”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期待。

随后,一张长达十米的木桌被推到众人面前,桌上摆放着投票用的工具。工作人员将玻璃柜一一取下,让矿石裸露在众人眼前。

众人见状,纷纷跃跃欲试,想要一展身手。然而,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,却无人注意到老人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。

“王临彬,这个机会很难得?”6蕴轻声问道。

王临彬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,回答道:“的确难得,地质研究员的培养周期极长,有时五年才出一个,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。地质研究所不仅拥有完备的理论书籍和实验器材,而且那里的学生水平丝毫不逊色于蒙格玛丽院的博士导师。但话说回来,这次的题目肯定极为棘手,我们也就只能想想而已。”

林心雨疑惑地插话道:“可是,既然有三个答案,总有人能答对吧?这个选拔标准是不是太随意了些?”

王临彬摇了摇头,解释道:“这其中的奥妙,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就像让你在两个橘子和一个柿子中选柿子,看似简单,但如果告诉你,那柿子是橘子外表包裹着柿子皮,而橘子则是柿子外皮包裹着橘子皮——从地质学的角度去分析,就是这样,我们很容易被表象和常理所迷惑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