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81 新地盘 队里在京城买个房子(第3页)

马向华:“应该、可能、大概、也许……”有问题。

“大哥,我相信你,你可是咱们前进大队最会盖房子的人,经验丰富,你要是不行,我都不知道该找谁来盖了,京城的师傅吧,毕竟是外人,都交给他们,也不知道人家会给咱盖成啥样?只有你来盖,我才能放心!”

马向华肩膀上仿佛增加了一副无形的重担,他咬牙道:“行,我来!”

苏长河欣慰不已,“好!”美滋滋,这一摊子事不就交出去了?

苏长河也没那么坑,他说:“大哥,这次工程大,我已经让人多找几个瓦工,还有咱队里之前跟你一起干的几个大哥,全给你叫来,都听你安排。”

马向华并不觉得轻松,他叹了一口气,“好哦。”先干着吧,实在不行,他就、他就去求教学校里讲课的那些老师!

在苏长河接连不断的压迫下,马向华一个农家汉子也不得不奋发向上,主动向老师请教。

马老太太和白红梅倒是很高兴,两人催着马向华,“抓紧时间,早点把房子盖出来!”

等房子盖好,她们就搬去宿舍住,房租就能省下来了,再说那还是楼房呢!

马老太太心想,没想到我一个老太太,这辈子死之前还能住进楼房。

白红梅心想,要是有那种一家子住的宿舍就好了,她跟向华正好住一间。

不提两人在想什么,她们屋子的房租暂且是省不下来了,那边房子盖好还早呢,在此之前,苏长河又得掏一笔房租,因为马向国给他联系的退伍兵哥到了。

先到的兵哥有两个人,一个叫刘大海,个子中等,相貌普通,不普通的是他左手少了一根手指,还有一个叫高原,太阳穴到眼角位置有一道狰狞的伤疤,两人皆是眼神刚毅,身形板正。

身上部队出来的特点挺明显,尤其是站在苏长河面前时,两人就差没立正了。

苏长河说:“坐,都坐,坐下说。”

两人这才拘谨地坐下,看着苏长河的眼神里透露着忐忑和紧张,高原先开口,“班长说,您这里开的是卖吃食的店,我们、我们这样……”

他转头露出脸上的伤疤,刘大海也把手伸出来,两人犹豫地说:“我们这样会不会吓到客人?”

他们都是马向国的老战友,马向国还在当班长的时候,他们就在一个班,因为关系不一般,马向国最先就想到了他们,也没瞒着他们招人的是他亲妹夫。

也正因为关系不一般,两人更不愿意让班长的亲妹夫吃亏,不仅没有藏着掖着,还一上来就把自己的缺陷暴露给苏长河看。

苏长河看着这两个也就二十多岁的小伙子,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,他道:“怎么会?你们的工作是保卫店里的财产和员工,需要的是身手好。”

两人眼神微亮,高原说:“我当年在部队里还是比武冠军!”

刘大海亮出少了一根手指的左手,说道:“您别看我手这样,我一个打五个,绝对不成问题!”

苏长河笑道:“那敢情好!你们来了,我也放心多了。”他将上次京大店遇到二流子闹事的事简单说了说,“有你们在,下回再有人闹事,我也不用担心了。”

两人神色更加放松,说不出啥表忠心的话,只说他们能打,有二流子只管叫他们。

还说他们还有几个兄弟家远,应该还在路上。

苏长河说:“那这段时间就先辛苦你们,等他们来了,再排班。”

两人放下心来,不怕苏同志不收其他几个兄弟了。

苏长河把人交给许家茂,让他先带他俩安顿下来,给他们几个租的房子就在买的院子附近,他说,“先辛苦你们住大通铺,我们自己的宿舍正在盖,等盖好,大家都搬进去,四人一间,有床有桌有柜。”

高原和刘大海对大通铺一点儿意见都没有,他们以前也住过大通铺,两人老家都是农村的,退伍回家后住的还是土房子呢,这里可都是砖瓦房!

许家茂也是个妙人,他带两人去租的房子时,特地从那个被苏长河称为总部的院子门口路过,他指给两人看,“这就是咱们的总部。”

“一、一整个院子都是?”

“是啊,这里面全部都是咱店里的,那边正在盖的就是宿舍楼,整整三层,都是让咱们这些员工住的!”

高原和刘大海看着那宽阔的大院子,以及里面忙得热火朝天的汉子们,心里既惊讶又高兴,这么大的场面,苏同志的生意肯定不小,他们说不定能一直干下去。

炸鸡店营业时间是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,高原和刘大海目前的工作就是在营业时间去三家店巡逻,并在关门后护送店长交账。

其他时间都是两人的自由时间,两人既不逛逛首都,也不在屋里躺着休息休息,反而自发到盖房子的现场帮忙。

苏长河有次看到后,说不用他们干这个,两人还不好意思道:“没事没事,反正我们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
他们是真觉得自己的工作太清闲,每天的巡逻就是在三个店转几圈,走走路而已,都不用负重,更别说老板还包吃包住,每天至少一个荤菜,米饭馒头更是随便吃。

两人刚来不好意思吃那么多,打饭的大娘瞅他们两眼,又给他们一人塞两个馒头,还把剩下的饭菜全盛给他们了。

两人啥也没干,还吃了苏同志不少粮食,再不找点活干,他们都亏心。

两人坚持,苏长河没法,想了想,先给两人预支了半个月工资,听二哥说,这几个战友家里条件都不好,先预支点工资,他们要是有需要,也能提前寄回家。

没想到两人拿到钱,干活更加卖力了。

不过就算多了两个卖力的退伍兵哥帮忙,房子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盖好,苏长河并不着急,然而没想到,在房子盖好之前,学校先出事了。

《青年报》发展得太过顺利,在京城高校圈已经逐步建立自己的权威性,各个大学的学生都积极投稿,每一期议题都会有无数人争论。

大学里的学生多半都是些年轻人,年轻人荷尔蒙过剩,火气大,在报纸上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,竟然还差点发展成线下真人快打。

这可真是……

苏长河无语,要是真打起来,事情闹大,还不成《青年报》的负面消息了,以后提到《青年报》,别人先想起来的是引起学生打架。

他希望报纸广为人知,可不是这么个知法。:,,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