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67章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(第1页)

还有无数的长评不断出现,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点评,可惜由于闪动度越来越快,根本看不过来。

嬴政此时的内心,充满了激荡!

他重重地点了点头,心中暗道:不曾想在朕之后,尚有如此英雄豪杰之辈,果然是璀璨耀眼啊!

正当嬴政还沉溺于李世民这璀璨的一生、为他的伟大功绩而感叹的时候。

视频继续播放,史上十大帝王中位列第二者,迎面走来了。

在正式开始介绍这位帝王之前,视频先引用了前朝的一流传很广的小令《醉太平》,唱的是——

“堂堂大元,奸佞专权,

开河变钞祸根源,惹红巾千万。

官法滥,刑法重,黎民怨。

人吃人,钞买钞,何曾见。

贼做官,官做贼,混贤愚,哀哉可怜!”

而此后不久,当时间来到了公元1351年的时候,那是一个普通的春天,这一年因为“黄河夺淮”的治理工程还在继续,十五万被征的民役苦不堪言。

可就在这挥汗如雨的工地上,有一句短短的童谣却在悄悄流传。

那童谣唱道: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”

而后,当真有人从满是淤泥的河道中,挖出来了一具石人,将石人翻过来一看,背上赫然便是那两句童谣!

元末农民大起义,至此拉开序幕。

朱元璋!

在他的前半生,名字还叫做朱重八。

这个佃农的小儿子,他打从有记忆开始,便是跟随着父母四处为家。

何为佃农?就是那种自己没有土地,只能租种地主家土地的农民。

一年到头累死累活,得到的收成却少得可怜,甚至都不够自己一家人吃饭的,因为种地的大头,得给地主和房东送去。

到了灾年,粮食产量减少,佃农们成片成片饿死,或者全家出去逃荒。

而到了丰年呢,粮食产量高,地主就会涨房租,受不了的佃农也得全家去逃荒。

朱重八从祖父到父亲,都是在这样种地、逃荒的循环之中,艰难度过的。

当朱重八十六岁的时候,家里二嫂、二哥的独自先后病死,父亲、大哥、大哥长子、母亲先后饿死,基本上可以算是满门死绝。

朱重八哭干了眼泪,和二哥用门板抬着父亲的尸体,到处磕头求一块土地下葬。

在解决了下葬之地的问题后,朱重八用一块从河里捞起来的破绸子包裹了父亲的尸身下葬。

“敛无棺椁,体被恶裳,浮掩三尺,奠何瑶浆?”

有块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,又哪儿还有菜肴去做祭品呢?

父母没了,兄弟姐妹也没了。

大嫂带着侄子,一路要饭逃荒去了。

仅剩的朱重八与二哥也不得不分开各寻生路。

“兄云此去,各度凶荒,兄为我哭,我为兄伤。”

“皇天白日,泣断心肠,兄弟异路,哀恸遥苍。”

此后,朱重八便去了皇觉寺当了童仆,做最脏最累的活,每日管一顿饭。

但即便如此,也不过堪堪捱了五十来天而已。

因为,皇觉寺也揭不开锅了。

主持遣散了寺中僧侣,朱重八也被赶了出来,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四海化缘生活。

这三年,让他看尽了人间冷暖,品尝尽了世态炎凉——

“朝突炊烟而急进,暮投古寺以迻跄,仰穷崖崔嵬而倚碧,听猿啼夜月而凄凉,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,志落魄而佒佯。”

“西风鹤唳,俄淅沥以飞霜,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,心滚滚乎沸汤。”

一浮云乎三载,年方二十而强。

此时,年景好了一些,流浪三年后的朱重八,再度回到了皇觉寺,在寺里继续打杂。

就这样,又是三年过去了,被命运所选择的时间,到了——公元1351年。

此时,朱重八的同乡汤河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,也给朱重八写了一封信,让他也来。

恰逢此时,皇觉寺被乱军攻击,一把火烧了精光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